精英教育与“贵族世家”
附带说一下美国精英教育的世袭现象。这向来是美国政治权贵世家的主要特征。美国历史上枝叶最茂盛的“贵族世家”罗斯福家族便与哈佛大学结下不解之缘,两个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西奥多·罗斯福一房更不简单,不仅维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而且代有奇人。曾任驻英大使的老肯尼迪,四个儿子都追随其父上了哈佛大学,除了长子二战中在欧洲阵亡,其他三人都成为政界权贵。肯尼迪总统的女儿和外孙女继续上哈佛,成为至少四代的哈佛世家,外孙则去了耶鲁大学。
这一传统至今不衰。例如布什家族是四代耶鲁校友。2004年与小布什竞选总统的克里,也是至少三代的“耶鲁世家”。再如哈佛校友、前副总统戈尔,四个子女便全部被哈佛录取。其他的例子有克林顿总统的独女进入斯坦福、参议院前共和党领袖弗里斯特的大公子哈里森进了普林斯顿、前纽约市长兼9·11英雄朱利安尼的千金上了哈佛、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爱德华兹的女儿普林斯顿本科毕业后进入哈佛法学院、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女儿上的是哥伦比亚大学,不胜枚举。
这一世袭传统后面,是常春藤照顾校友子弟(legacy)的入学优势,并不限于权贵。例子有哈佛大学毕业的虎妈夫妻,其长女也已经顺利进入哈佛。前述帕顿大妈的两个儿子也都进了普林斯顿。校友之间联姻的选择性婚配,只会强化这一世袭现象。
回到贫富两极分化的主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今年年初发布一篇研究论文(编号19829),相当令人信服地展示了美国选择性婚配与图一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的互动关系。
论文作者首先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历史数据,显示按照教育程度的选择性婚配的历史增长。1960年,美国大学毕业男生中只有25%娶了大学毕业的太太;到了2005年,这一比例翻了一番(47%)。论文根据历史调查数据,作出选择性婚配的一个回归模型,其中有一个丈夫教育程度对妻子教育程度的影响增长系数t。如果选择性婚配程度不变,那么t应该等于0。而实际婚姻数据给出的t估计值如图四所示,显示1970年代后期开始,选择性婚配出现明确无误的高度增长。
更有趣的是,论文作者然后假设有完全随机的婚配模型,也即夫妻两人的教育程度匹配完全出于偶然,一字不识的焦大也可以娶到满腹诗书的林妹妹,以此重算美国的基尼系数,得出了以下结果(作者所用的2005年基尼系数与图一的数据略有不同)。
按照这一图表,从1960年到2005,如果美国社会的夫妻婚配完全随机,而与教育程度无关,那么基尼系数将会几乎毫无增长(从0.33变到0.34)。换言之,这期间美国贫富差距的显著增长,差不多完全可以归罪于选择性婚配!
不少左翼自由派论客提出异议,认为美国两极分化主要在于顶尖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巨富阶层,而与99%大众关系不大。可是上述论文的历史数据和模型相当扎实,难以挑刺。另外美国最突出的选择性婚配,正是集中在高教育高收入的精英阶层。我们至多只能批评这一最新研究揭示的,只是选择性婚配与贫富两极分化之间难分难解的强烈互动。至于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因果关系,有待更深刻的调查研究。
热点资讯